針對媒體報導,國際透明組織於2013年7月9日公布之「全球貪腐趨勢指數」調查報告,指36%受訪者回答與司法相關部門接觸過曾行賄為基礎,而以頭版頭條報導「台貪腐亞太第3」。法務部今天聲明,會虛心檢討,惟對於該報告之問題及我國貪污趨勢現況,有必要再澄清。
法務部上午舉行記者會,針對媒體報導2013年GCB指出我國貪腐情況排名亞太第3名,解讀並不公允,法務部表示,針對經濟學人引用「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2013年「全球貪腐趨勢指數」(Global Corruption Barometer, GCB)報告,指出全球大多數民眾都認為過去兩年來貪腐問題惡化,媒體以該份報告受訪者對接觸司法公部門曾有行賄經驗的回應百分比,作出我國貪腐情況排名亞太第3名,法務部認為以整份調查報告中的單一題目作出這項結論,解讀並不公允。
依據2013年GCB調查,2013年GCB的調查主要題目計有13題,單自其中第7題「若與相關部門有接觸過,您是否曾行賄以得到這些服務?」(按相關部門指的是司法等8個部門)問題來看,受訪者回答有行賄經驗者高達36%,較全球平均值28%高出甚多。
但如果一併觀察其他的題目,例如第1題「您認為過去2年中,整個國家貪腐的改善情況如何?」受訪者回答貪腐有減少者為71%,則較全球平均值19%為優。又如第2題「您認為整個國家公部門的貪腐問題嚴重程度如何?」臺灣有66%受訪者認為貪腐問題嚴重,也較全球平均值的72%為優。故單純以行賄經驗作為全球排名,並不恰當,例如依據調查結果「行賄經驗」的問項排名臺灣排列第3,日本優於臺灣,但如果依據「貪腐問題嚴重度」的問項排名,則臺灣受訪者66%認為貪腐嚴重,則優於日本的75%。
法務部澄清,以單一問題進行解讀容易發生矛盾,2013年調查顯示臺灣約71%受訪者認為過去2年貪腐減少,對照司法、公用事業、醫療服務等部門平均行賄比率,較該組織2010年對臺灣民眾的調查增加了12%,即調查結果一方面顯示臺灣行賄增加,一方面又呈現臺灣貪腐減少,二者似自相矛盾。2013/07/11
]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