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加權指數經過一波上漲表現,市場多空力道拉鋸轉強,操作及選股難度提高。但在此同時,也有更多投資人選擇以權證當作避險,或是替代現股部位的交易工具,推升權證占大盤交易比重屢屢突破3%。
股王大立光(3008)日前創下1,990元的歷史新天價,帶動其他高價電子股如,股后漢微科(3568)等高價電子股表現,帶領大盤向上攻堅,受現股行情帶動,權證市場交投持續熱絡。權證造市券商也發現,投資人透過權證參與高價股行情比例明顯提升,激勵近期權證市場日均量穩定維持在30億元以上的歷史高水位區,且占大盤的成交比重也多次站上3%以上,屢創新高。
權證交易量占大盤成交比重持續提高,可從權證發行券商、投資人二個面向來解讀。對權證造市券商來說,權證交投熱絡,基本上有利權證發行券商獲利,但是,從權證交投更趨熱絡中,也浮現一些盲點,衝擊到造市券商的獲利水準。
就投資人角度出發,權證除可當作現貨避險工具,更因台股今年以來端出亮麗漲勢,吸聚市場人氣,有更多投資人將權證拿來代替現股,權證投資人一方面享受槓桿效益較高的優勢,也可在台股多空交戰時,先減少投入市場的本金,降低資金曝險部位。
權證發行券商方面,交投熱絡的好處是權證商品創造的營收、獲利增加。不過,部分中小型股連結權證不多,現股成交量也不大,就出現部分投資人鎖定為數不多的認購權證進場掃貨,並因此同步拉抬現股價格情況。
發行券商除必須為應付權證被大買,趕緊在現貨市場買進現股外,有時還會面臨投資人抗議權證價格未跟上現股、鋪單不積極等質疑;為了不讓權證價差過大,券商只得趕快鋪單造市,加碼買進現股。權證發行券商就透露,當出現這種「券商被吃豆腐」現象時,券商在該檔權證上常常無法弭平避險成本,甚至出現虧損。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