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要承認, LINE 某個層面確實是個即時討論公事的好地方,而且就我自己的工作場合裡也常常用 LINE 來做即時溝通的工具。有時候我和合作夥伴正在同時處理某一個案子進度時,我們就透過 LINE 即時溝通意見、詢問問題、確認做法。
但是,有時候,這件事情也會出現一些讓人手足無措的發展。
有個週末,一個合作夥伴忽然連續傳了好幾張工作需要的圖片與交代禮拜一的工作任務,全部打在 LINE 裡面,切分成好幾則零散的訊息,我當下也不知道怎麼辦,放著不理,沒想到對方還繼續傳訊息追問我是否有看到,結果我一回訊後對方發現我在線上,又多「聊」了幾句公事。
然後到了禮拜一進公司,我還得打開 LINE 電腦版,花更多時間把對方週末傳的圖檔一張一張下載,把對方零散的訊息重新整理,才能開始正式工作任務。
回頭想想,我們手上握有那麼多種溝通合作工具,但因為一時偷懶方便,什麼事情都要用 LINE 來講,這真的是好習慣嗎?這裡的 LINE 也可以換成任何現在在手機上的即時通訊服務,雖然這些工具愈來愈便利,幫助我們:「更即時的找到對方」,但若過度使用,其實反而會帶來很多的麻煩。
當然,如果是朋友之間的聊天就另當別論,但針對「工作上」的用途來看,我們可以仔細去思考下面四個問題。
一、「什麼都要馬上做」是一個好的工作處理方式嗎?
以前的 MSN 即時通( Skype )還可以設定自己的上線、忙碌、離線狀態,來明確的告訴工作夥伴自己現在是不是適合溝通的時間,但是這一點在目前最新的即時通訊工具,諸如 LINE、 Facebook、 Google Hangouts 裡反而缺乏,除非登出(或臉書的關閉聊天室),要不然我們就維持在一個隨時開放被聊天的狀態。
當然這對朋友閒聊是有幫助的,但如果是工作的任務討論,真的什麼都要這麼「即時」嗎?其實,工作上如果什麼都要「即時」,最後只會造成工作效率的降低。
試想看看,你正在做一件重要的工作,需要一個小時來完成,結果工作了 10 分鐘後主管用 LINE 即時的交給你一件任務,如果即時要求你回覆你只好岔出時間先去處理,就算不要求馬上回覆,你也得要把 LINE 上的訊息整理成待辦事項以免忘記,這樣多來幾次「即時工作訊息」,那麼我們一個好好的工作時間要被切割成好幾個區段,並且花費更多額外的來來回回轉換不同工作的力氣。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