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記者孫瑋芒╱湖南張家界報導】
香港《文匯報》會同湖南省委宣傳部,於10月下旬舉辦「海外華媒高層走讀大美湘西」大型採訪活動,本報派員參與,今、明兩天推出「美麗湘西」專題系列,以文字、圖片呈現在大陸湖南大湘西地區的見聞與感受。
湖南省張家界景區積極開發,是近20幾年的事。安徽黃山早在唐代便有大詩人李白登臨賦詩,揚名中國,「張家界」這個品牌,卻能在短短時間內迅猛崛起,聞名中外。
登過黃山天都峰,峰頂有「不險不奇」勒石。張家界險峻雄奇,打破了徐霞客「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之說。遊完整個張家界已開發的景區,需要一個星期。
9成外客來自韓台
張家界市旅遊局長丁云勇向華媒採訪團說,武陵源風景名勝區核心景區有264平方公里,2011年單次進山人數首度突破300萬大關,達340萬,列大陸山岳型景區榜首;2013年,旅遊接待規模1381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57億人民幣,分別是1989年的24倍和230倍。
武陵源景區去年的海外遊客,來自南韓占最多,占50%,主因南韓缺少雄奇的山,韓國人嚮往中國的張家界;其次為台灣,占40%。
2009年12月到2010年1月,張家界掀起了一場改名風波。好萊塢科幻大片《阿凡達》熱映,張家界方面得知片中的懸浮山──哈利路亞山原型是張家界的乾坤柱(又名南天一柱)。好萊塢攝影師艾瑞克·漢森沒向管理當局打招呼,2008年12月到張家界拍攝了4天的外景,包括乾坤柱,成為《阿凡達》中「潘朵拉星球」各種元素的原型。
張家界官方遂舉行儀式,將乾坤柱正式更名為《阿凡達》「哈利路亞山」。
「損害民族尊嚴!」「喪失文化自信!」張家界承受了猛烈的輿論炮火,乾坤柱更名一事,雖然踩了煞車,「張家界」這個品牌也在這一波爭議中炒得火熱。
張家界對景區的經營,有獨到之處。丁云勇說,對於因環保因素無法炸山開闢車道的地方,就「用現代設備(索道、纜車)武裝旅遊」。
到了張家界,急欲一睹乾坤柱。搭車上山,抵達袁家界景區,下車換乘大陸業者為當地量身打造的「百龍天梯」。在擁擠的人潮中排隊,將近半小時才搭上電梯。透明電梯3分鐘內把遊客抬升335公尺,過程中張家界特有的地貌收入眼底。因風、水侵蝕與重力影響,山體被切削成巨筍,山壁裸露。
這座舉世最高、最快、載重量最大的電梯,把眾多遊客帶到巨大方山台地。換乘環保車,10分鐘之內,就到達「後花園」,徒步賞景的起點。
登山步道遊人摩肩接踵,路旁偶見土家族販賣土產。走上「迷魂台」,深谷的彼端,只見上百座方山拔地而起,巨大的畫卷撲面而來,遊客紛紛驚嘆。
深谷峭壁猶如畫境
踏著石磴前行,每一處觀景台都擠滿遊客,都是受張家界盛名的召喚,不嫌旅途辛勞,前來朝拜。他們紛紛以峰林、峰壁為背景留影。凡人的形象嵌入巍峨的群峰之中,被提升到英雄的高度。到達乾坤柱觀景台,遊客雙腳已軟綿綿,欄杆前有一塊大石上刻字解說:「阿凡達懸浮山原型」。
海拔高度1074公尺的乾坤柱,孤立於石英砂岩峰林間,頭頸粗壯,腰身略細,柱頂蔥蘢的植被是它的冠冕,遠方連綿的峰壁是它的屏障。腳底下,是古樹叢生的溝谷。
在看到一隻鷹在群峰間飛翔,那難道是《阿凡達》電影中擔任戰鬥機、載著英雄們抗擊外敵的靈鳥嗎?(系列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