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外商 薪水(5)
Aug 27th 2014, 09:45, by NPNP
作者NPNP (YSP)
看板Tech_Job
標題Re: [心得] 外商 薪水(5)
時間Wed Aug 27 09:45:31 2014
※ 引述《Jyou (我在美國~>"<~)》之銘言: : 看到抹布大大的這篇文 : 忍不住來回一下 也是希望大家來考慮出國陪我QQ : 這邊數字就不分享了 薪水是永遠比不玩的東西 : 現在網路很方便 如果大家真的有興趣去glass door : http://www.glassdoor.com/index.htm : 上面查到的薪水數字整個package : 記住點開後要把股票加上去 : 因為上面顯示的Salaries是不包含股票的 : 當然稅比較高 但是你可以把數字*0.65 = 實領收入來看 : 物價其實扣掉房租沒有比台灣高多少(因為奢侈品便宜) : 某些公司加出來的數字可能有點誇張 但這就是矽谷現在的行情 : 不過這裡不否認現在是有點Bubble : 而且房價也被那些領很多錢的人弄的很貴 大家都太有錢了 : 重點還是買得起 可是買下去荷包很痛 = = : 然後另外一點我覺得真的要考慮的是 Opportunity : 拿tech job來說在台灣 MTK去不了 TSMC 台灣Google去不了 : 那到底要去哪裡才能領這麼高? : 有MTK離職的朋友 第二份工作很多都是想找輕鬆一點 但錢差不多就可以了 : 這邊在矽谷這裡是 真的比較不會發生 選擇就像原po說的 非常多樣 : 而且稍微有點資歷之後 選擇就更誇張了 : 基本上如果開個Linkedin帳號 大概平均一周會有2~3個job opportunties : 而且每個都是保證會比現在的offer來的好的 : 討厭現在的主管 就換工作啊 相對來說也不會像是有台灣一些被現在工作牽制的壓力 : 而且跟台灣比起來絕對絕對不用暴肝 需要煩惱的是下班和週末回家冗到沒事做 : anyway 就真的是鼓勵大家來這裡 : 這邊台灣的工程師的數量真的比中國少很多 : 而且更何況中國國內給工程師的薪水其實比台灣國內給自己的工程師高不少.... : 小弟公司給的offer在灣區還算是中上 其實很多來面試的中國工程師 : background絕對也沒比台灣那些說的出來的國立大學好多少 但是他們就是跑出來了 : 有時候也覺得很無奈 自己也沒辦法改變台灣的現狀 而且似乎也沒有人能夠改變 : 10年前聽到年薪200萬NTD覺得很多 現在台灣聽到年薪200萬 : 居然還是覺得很多 中產階級的薪資不管是哪個階層 : 都或多或少停滯甚至萎縮 : 不過真的鼓勵大家 其實台灣人真的相當優秀的 : 既然雇主只給香蕉 那不是猴子的自己就不應該給他們請了 : ※ 引述《moboo (一抹布吉納法索的晚霞)》之銘言: : : 這位大神發現他的薪水引起廣大討論,有些話請我代po: : : 文長...另外有大神若回台灣,台積電給的package XD : : ------------------------------------------------------ : : 睡覺起來發現分享的文章被熱烈討論(被噓的很慘 XD) : : 想要解答板上各位推文的疑惑 進而分享自己更多經驗 大家都是領薪水的 共勉之 : : 1. 首先不說公司和學校加上代PO只是單純不想被認出來 因為發現多認識的熟人都有逛版 : : ... : : 說我唬爛或是噓我或是說我炫耀的板友 我也虛心接受你的想法 : : 畢竟我不可能討好所有的人... 我單純就是分享資訊 因為我把PTT當做一個分享的平台 : : :)) : : 2. 我很少看PTT是真的 (等著去工作 現在打混摸魚中) : : 只不過偶然看到前面有位在軟體業的版友分享他在股價45的公司 我想我也就跟進一下 : : ... : : 昨天剛好是美國周五晚上 PO的時候有點晚 所以PO完就去睡了...基本上 我不是這個版的 : : 常客 請把我當作路人... : : 底薪 sign-on 都是說多少給多少 ESPP RSU Bonus都是要在工作待到一個時間 半年 : : (ESPP, Bonus)或一年(RSU)才能拿到 : : ESPP不貪心是穩賺不賠的 有可能變動的是 RSU 和 Bonus : : RSU是簽約就有 分四年給 (做滿一年給一年) 我之前分享的是一年的股數乘上當下股價 : : 未來股數是不變的 未來股價當然不好說漲或跌... : : 不過很多美國的公司 RSU依然包含在分紅裡面 所以每年有可能拿到額外4年的RSU : : 因此在一個公司表現好待到四年以後 加上公司成長很好 RSU是很可觀的 : : 我說的15% bonus是我公司這兩年平均水準 只要表現在中間 就是這個比例 有些厲害的同 : : 事一年20-25% 主管職都是30%起跳 (硬體公司) : : 我是菜鳥 學長姐說第一年只能拼 12-15% : : 美國的offer是會清楚的寫上 tagert bonus 基本上景起好你不偷懶 也沒人跟你計較這個 : : 但是努力表現 會乘上一個係數幫你增加一些 : : 我覺得在美國混 最重要的也是底薪... 不管是bonus ESPP 跳槽後人家問你 底薪都息息 : : 相關 股票甚麼的比較是會變動的 : : 但我想強調 起薪就只是起薪 未來能不能貢獻才是真重要 : : 一般你一開始拿的多 但是表現平平 在同一個team裡加薪幅度是非常小的 經理和HR都會 : : 想辦法把大家的薪水調成差不多... : : 所以好學校畢業的不要太高興 一開始拿得少的也不必灰心 能到同一個平台就是一種肯定 : : 大家都知道美國稅高 不過我的思維是: 不管在哪裡領錢 能實際存下多少錢才是重點 : : 雖然美國稅高生活費高 : : 但或許可以存多一點錢 舉例來說 我一個大學同學以前在美國起薪7萬5USD 住東岸大城市 : : 生活品質不要太奢華 存100萬台幣一年很OK : : 不過人家工作五年加上跳曹現在薪水加分紅漲了快整整一倍有餘(茶 遠目) : : 3. 不可否認 因為你畢業的學校 在第一份offer上可能範圍是差很大的 大概差異到20%是 : : 很有可能的 : : 因為學校造成的起薪差異 我覺得各位版友可以理解 不然為什麼一堆人拼死拼活要擠進好 : : 學校 教育其實就是最好的投資 : : 我一直都跟朋友分享我的理念 當你不知道要幹嘛的時候 念書吧! : : 等你發現自己真正的價值和自己真的興趣 (天生我材必有用) 學歷其實不太重要 : : 就像有先創業的前輩 小到賣吃的 大到開公司 學歷只是代表人脈 這些都是可以後天補上 : : 我寫出學校的rank範圍只是給大家參考 : : 為了不被噓 我大可寫Top 20 不過這樣就誤導大家了 : : 4.在矽谷硬體公司給的最好的是 APPL, Intel, Samsung 或是 design house: Xilinx, : : Altera, Qualcomm... : : 因為個人的興趣 團隊氣氛和考量到未來的個人興趣發展 我沒有去這幾家 (所以我不是 : : APPLE喔 XD 大家都猜錯了YA) : : 如果我去 AAPL Samsung 可能package會多 15% (因為bonus base RSU都多一些) : : 當初在美國找工作也找了很多家 主要以硬體為主 : : 投了 Intel, Oracle, KLA, Qualcomm, IBM, Apple, Xilinx, Maxim Integrated, : : Altera, Lam Research, AMAT, PDFs, SanDisk, Samsung, Hynix... : : 最後闖到最後一關的大概十家 談到到offe的個位數 : : 重點來了 ~ 基本上平均薪水就是我分享的 : : 整個package價值 Top 20 EE PhD大概就是400萬 (朋友的來源)到550萬台幣(強者學長姐) : : Top 50 EE MS 能進前五百大 大概 300(semiconductor equipment)~400(Oracle XD) : : 我講的只是起薪 因為我自己也沒正式工作做 也不知道以後升遷怎麼加新水 無法分享 : : 5. 因為家人都在台灣 也一度考慮要回台灣上班 那時候也找了一些教職和TSMC : : 教職的薪水大家都知道不是很高 大家google一下 好像有張表之類的... : : 不過可以出賣一下TSMC XD : : 如果你有一份國外的學歷 TSMC會給你一份很不錯的簽約金 大概是15 or 30個月的底薪 : : 底薪PHD是609XX吧 (這個數字我印象太深刻...) : : 跟國外不一樣的是 分紅好像是不會在offer letter明說的 不過學長姐說PhD一年不管是 : : 哪裡畢業的 加上分紅 平均大概150-170 : : 加上兩三個月的relocation費用 : : 所以國外回去 第一年可以到360萬 之後要看施主的表現了 XD : : TSMC其實條件蠻誘人 : : 加上離家很近 : : 不過當初我出國最大的動力就是不想再園區賣肝 去了TSMC有違我的初衷 : : 再來因為在美國待了幾年 當HR跟我講底薪是六萬一的時候我有點不習慣 (勿戰 請看完 : : ...)我在美國念博士的津貼是3000USD一個月 稅後大概2500-2600... : : (因為是在分享薪水 能分享的我就分享) : : ================= : : 請容許我說明一下 : : 我目前租一間三房小透天的裡面一間雅房 月租1200 在這區算是稍微便宜... 各位也就看 : : 看 這種2500津貼就是在台北領22K一樣 : : 純粹就是物價 生活費差很多 不過後來想想 可能回去心裡也要調整一下 : : 就是當初來美國 因為家裡也不是很富裕 甚麼都乘上33(之前美金貴...) 每天中午回家吃 : : 麵或是pizza 為了省5塊美金... : : 越寫越像留學版... : : ================= : : 6.岔開個話題 目前美國C/P最高的其實是CS MS 如果你進的了Google, Facebook, : : Linkedin, Twitter : : (難不難取決各人嚕 勿戰 分享情報) : : 一個資工碩士 底薪12萬美金 簽約金平均5萬 (之前Google Facebook給10萬美金) : : bonus 平均20% RSU一年平均五萬 公司內部升一級加上1萬美金年薪 : : 所以新人年拿個25萬 第二年到第四年18-20萬美金 : : 這種人在灣區比比皆是 : : 都比小弟都好很多 我還多念了好幾年書 很多朋友24歲第一份工作就是這種... Orz... : : (不是我拿喔 應該不能說我炫耀了吧...) : : 有志向的版友 可以參考一下 不比以上四家 隨便灣區一家碩士學歷軟體工程師 一年的 : : package 都是12-13萬美金以上 : : 7. 在台灣因為TSMC和MTK的關係 EE好像比較受到重視... 不過我覺得行行出狀元 只是狀 : : 元是不是你 這也是為什麼我不羨慕CS : : 有些行業雖然起薪高 進去如果只為了薪水就倦怠了 也就停在那裡的 : : 比起因為有興趣而願意花更多時間在一個領域持續學習 我想很多例子都說明至少最後錢 : : 不是最需要擔心的因素 (因為大家談薪水 我提一下錢) : : 簡單的來說 只要在美國找到薪水 大概就是這樣 我現在也有很多朋友沒有美國的學歷直 : : 接來美國工作 : : 我非常得佩服 所以希望版友們如果對自己的待遇或是工作沒有熱情 也請盡量想辦法做一 : : 些改變 : : 只要堅定目標 慢慢付出 時間拉長 其實很有成效 :) (是希望大家一起努力 沒有要教育 : : 的意思) : : PO文只是想鼓舞大家一起追求更想要的生活 (注意:不是更"好") : : (舉例: 對土生土長的我 海外工作最大的壞處就是父母家人離了遠一些...) : : 二來覺得這些經驗可能幫助到更多的人 (因為在美國我跟很多人打電話分享了很多次... : : 乾脆打出來) : : 我常常關心台灣的新聞和社會輿論 覺得近年來大家生活都過得很辛苦 最直接的指標就是 : : 薪水到退... : : 我自己是個在鄉下念到高中才到大城市(非台北 XD)的土包子 一路走來只到進到新環進 ( : : 到大學 到美國) : : 被打臉的次數也不會少 跌到谷底的經驗不是沒有 一開始的不順跟最後走出那個環境的狀 : : 態沒有太大相關 : : 不過我抱持的心態就是: 看到厲害的人 就跟她們多學習 不是以她們的成就(羨慕薪水 : : 升遷速度...)為目標 : : 人家得到的百分之99是不會分給你的 偶爾請你吃頓飯又怎樣? : : 而是檢討自己能不能把他她們的一些好習慣拿來當作自己的新籌碼 : : 為自己爭取到更多選擇 : : 真心跟厲害的人請教 我想天助自助 努力的人都喜歡幫助努力的人 : : 有個資本主義事實就是世界上80%的資源掌握在20%的人手裡 : : 與其抱怨大環境能不能改變這個現實(祈禱政府打破貧富差距) : : 在有限的生命和資源 努力想辦法改善自己的生活 往自己理想的生活邁進! : : 自己有餘力 可以分享和幫助更多的人 : : (希望這篇有幫助到各位了解美國矽谷的薪資範圍 ^^ 歡迎大家來美國找工作) : : 與各位版友共勉之~ : : 不要被社會媒體和PTT上一些負面思考影響太多 希望大家正向思考囉 有鑑於板上最近都CS EE在美國的榮景 一個版友也請我幫分享下不一樣的 光電 在台歐商 --------------------------------------- Hello 我也分享下 麻煩了 :) 歐商 FAE 背景 :中字輩光電碩 先前台廠RD2.5年年資 年資一年 底薪91k x14 =1274k Bonus 91k x 3.5=318.5k No RSU 故沒關心過股價 但有join ESPP 一年扣成本大概賺50k Total about 1.6M 每天沒事十點前到office就好 六點滾 晚上回家有時還需跟歐洲人Concall 但至少時差沒跟西岸差那麼多 加上歐洲人比我還準時上下班 囧 雖然沒像在米國那麼誇張賺 但我比較要求工作生活balance 共勉之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7.161.45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Tech_Job/M.1409103933.A.FF6.html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