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商業周刊 - 最新綜合文章
先進觀念 輕鬆掌握 
「會面試」不等於「會做事」!比起漂亮的履歷,面試官更重視的是...
Nov 11th 2014, 09:22, by 吳育宏

來源:bpsusf@flickr,CC BY 2.0

沙丁魚是挪威人重要的漁獲,但是傳統漁船缺乏先進的氧氣設備,加上沙丁魚生性不喜好運動,往往漁船長途跋涉返港時就奄奄一息。若是回到碼頭的沙丁魚已經死亡,價格更是一落千丈。

早年一位挪威漁民卻總是帶回活繃亂跳的沙丁魚,賺的錢理所當然比一般漁民多。直到他死後,他成功的祕密才被後人揭露。原來,他只是在裝滿沙丁魚的箱子裡,放進一條沙丁魚的天敵:鯰魚。為了躲避鯰魚的攻擊,沙丁魚群只好不斷游動,於是大部分都活著回到漁港。這正是「鯰魚效應(Catfish Effect)」的由來。

鯰魚效應最初用來比喻組織的激勵與活化,強調一個團隊有新成員的加入不僅帶來新的觀念,也可以讓安於現狀的舊成員產生危機意識,進而形成正面的激勵效果。依我的觀察,「鯰魚」不僅在組織管理發揮作用,它也應該成為我們生活、生命中的激勵因子。

好比遴選業務人員時,關鍵不是學歷或背景,過去的工作經歷甚至不是首要考量。一個人若是有足夠的「危機意識」,更勝於上述種種條件。企業在面試過程通常只找到「最會面試」的人,有時候「會面試」和「會做事」是重疊的,那對公司是一大利多。只是有時候「會面試」不一定等於「會做事」,這時候履歷表上洋洋灑灑的豐功偉業反而會誤導面試者,因此我對「人格特質」會做出更仔細、更謹慎的評估。

有危機意識的人,在度過工作的蜜月期、開始建立自己的舒適圈後,仍然保有一定的「匱乏感」,這對業務人員就是極度重要的特質。不論是基於對薪資獎酬的追求,或是對自我成長、他人肯定的渴望,這種匱乏感就像鯰魚一樣,讓沙丁魚保持警覺、不斷活動。我想大概就是古人所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吧!

60、70年代的台灣走過物質匱乏的日子,對那個世代的長輩來說,人生中的「鯰魚」顯而易見,那就是不努力就脫離不了苦日子。當下食而無味的地瓜稀飯,今日看來卻是感到驕傲的奮鬥記憶。如今智慧型手機、3C產品取代地瓜稀飯,成了「網路世代」的象徵,找不到人生中的「鯰魚」可能才是最大的危機。

因此,我建議年輕人不要把挫折當作「石頭」,反而要把它當成「黃金」。不管是教室、運動場、辦公室甚至是感情世界的不如意,你可以說「鯰魚」是天敵,也可以說它是救命恩人,端看我們用什麼角度解讀。

時代不斷前進,就像氧氣設備不斷進步一樣,或許「安逸」的沙丁魚也能平安的回到漁港。但是我寧願相信一些舊的價值觀沒有被淘汰,那就是:

保持「匱乏」,才能體會到真正的「富足」。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koxhcfqr4v4f 的頭像
    kkoxhcfqr4v4f

    線上遊戲排行榜2013/2014,進擊的巨人線上看,candy crush saga外掛,正妹寫真三圍

    kkoxhcfqr4v4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