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2013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2013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張承慧:新常態下中國金融業的發展機遇
Nov 21st 2014, 08:08

國務院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承慧和訊股票消息 11月21日,由證券日報社主辦,主題為“新常態·新機遇·新牛市”的第十屆中國證券市場年會在北京全國政協禮堂舉行。會議邀請各監管部門領

國務院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承慧
國務院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承慧

和訊股票訊息 11月21日,由證券日報社主辦,主題為“新常態·新機遇·新牛市”的第十屆中國證券市場年會在北京全國政協禮堂舉行。會議邀請各監管部門領導、經濟學家、金融機構高管、上市公司負責人等,圍繞依法治市、國企改革、區域經濟發展、民營銀行、監管改革與注冊制、互聯網金融和滬港通對a股的影響等重點問題展開討論。和訊股票對本次會議進行全程報導。

國務院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承慧在演講中表示,新常態的典型特征就是經濟增速放緩,gdp已經處於中高速,其實是一個中速的區間。歷史上gdp曾經有過6%左右的增速,但是這種低速基本上都是由於金融危機的沖擊所導致的,是一個非常短暫的過程。我們從2012年3月份gdp跌破8%以后到現在為止2014年已經兩年半的時間在8%以下運行,這就成為一種新常態。經濟增速的減緩我認為對金融機構的經營活動有著重大的影響。因為我們過去長期以來都是在一種高速增長的態勢之下開展我們的金融業務,當速度減緩不僅原來習慣的客戶群會發生重大變化,而且我們的資產質量也會產生一些影響。

以下為文字實錄:

各位來賓下午好,我的題目和主持人說的稍微有點不一樣,還是說一下新常態下中國金融業發展面臨的新機遇。

我想先講一下在新常態下金融業經營環境所出現的新變化,大家都知道中國現在進入了新常態,實際上我認為中國正進入一個面臨著巨大變革的新時期,這個新時期是由國內外的因素綜合性的因素所引起的。在這里面沒有時間展開對於新時期的討論,我只是想說一下當前新常態的態勢對中國金融業所處的經營環境的一些影響。

第一點影響,新常態的典型特征就是經濟增速放緩,gdp已經處於中高速,其實是一個中速的區間。歷史上gdp曾經有過6%左右的增速,但是這種低速基本上都是由於金融危機的沖擊所導致的,是一個非常短暫的過程。我們從2012年3月份gdp跌破8%以后到現在為止2014年已經兩年半的時間在8%以下運行,這就成為一種新常態。經濟增速的減緩我認為對金融機構的經營活動有著重大的影響。因為我們過去長期以來都是在一種高速增長的態勢之下開展我們的金融業務,當速度減緩不僅原來習慣的客戶群會發生重大變化,而且我們的資產質量也會產生一些影響。

第二個新變化,工業增速下降,驅動動力轉換。工業增加值除了在08年國際金融危機期間有一個大幅度谷底,我們一直在15%以上運行,相當長的時間內在10%以下,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也呈現一個減緩的態勢。另外還有一個新的變化,民間投資比重上升,過去在很長時間里面主要依靠國有經濟,依靠政府的投資來建設基礎設施來成為經濟的主要推動力,現在這種驅動力量正在發生質的轉換。

第三,消費指數和資本形成的變化,總體來說資本形成對gdp的影響還是在逐漸下降,最終消費支出增加。產業結構開始轉向服務業為主導,2013年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有一個大幅度的提升,達到46.1%,超出了第二產業。今年經濟在明顯放緩的基礎上,第三產業繼續上升到三季度的比重上升到48.8%,比去年同期提高2.6個百分點。這說明什么?說明中國經濟已經告別了工業為主體制造業率先發展的時代,開始進入服務業主導的新時代。這個對金融業也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因為我們銀行長期以來習慣於為制造業服務,包括我們的證券包括我們的其它類型的金融機構。但是這個現在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對金融業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第四,貨幣政策基調由相對寬鬆,過去很長時間我們的貨幣政策基本是15%的增速,2000年進入新世紀(002280,股吧)多數時間我們的m2增速在15%以上,在金融危機期間更加驚人,曾經達到過接近40%超寬鬆的狀態。這種相對寬鬆或者是為了適應中國以投資為驅動力的經濟發展模式而實行相對寬鬆,因為要用信貸來支援投資的高速增長,或者金融危機時期要用信貸來刺激經濟。從一個很長的時間段來看,中國的貨幣政策實際上是寬鬆的,現在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已經進入穩健的新常態。現在m2在10月份已經降到12.6%,最近連續幾個月低於15%的增速在運行,這個態勢也是非常清晰的。

第五,隨著利率的市場化、匯率市場化,定價機制在逐步推進,對金融機構特別銀行來說利差存在著縮小的趨勢。上市銀行從2012年到2013年定息差的變化情況,除了中國銀行以外,上市銀行利差都是在縮小,上市銀行凈利潤增幅可以看到從2010年利潤的增幅從31.4%降到今年上半年的10.67%,去年和今年利潤增值大幅度的減少有核銷不良資產因素在里面,和兩三年前相比增幅在縮小。

第六,新的競爭者加入帶來市場競爭格局的變化,互聯網金融以及現在地方上各種形態的類金融機構我稱它為類金融機構,現在很多類金融機構都自稱為是新金融,比如小貸公司、融資租賃公司、典當行、資本管理公司等等現在有很多,還有商業保理公司,這些新進入者的加入,實際他們做的都是傳統的銀行信貸業務,無形之中增加了銀行的競爭者。

第七,人口老齡化,對金融業也產生巨大的變化。中國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速快、高齡化、失能化、空巢化的特點,中國未富先老這樣一個特殊的國情,我們在沒有成為一個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之前就快速進入老齡化。家庭的小型化,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養老問題特別嚴峻。百人撫養的老年人口逐漸上升,按照老齡化的國際標準60歲以上的人超過1%,65歲以上的老人超過7%,中國是60歲老年人口撫養比,一百人要撫養60歲以上的人口已經從11.8上升到13.1,這個比例在上升,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全部人口比重抽樣調查結果也是在上升的。2007年、2008年到2013年從8.56%上升到9.68%,這個速度也在上升。新的變化來看,對中國金融業既帶來挑戰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中國金融業發展新機遇從兩個層面來看,一個綜合來看,我認為未來在下面這些領域中國的金融業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一塊是中小微企業,中小微企業現在的金融服務仍然是供不應求的,存在著巨大的缺口。再一個,消費金融。我前面講到消費在經濟增長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和過去主要靠投資來拉動經濟不同,我們未來要更多依靠投資和消費兩輪馬車來拉動經濟,所以消費金融未來也是一個很大的發展空間。還有剛才提到的服務業,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一定是大量增加的,我們現在前幾年一些地方政府像北京市還有其它的地方政府一直在說我們要發展文化產業發展旅遊產業,這些產業的發展過程中都離不開金融的支援。還有一點就是國際市場,隨著人民幣的國際化以及企業走出去,中國現在已經結束了在改革開放之初資金匱乏的時代,我們已經進入了資金資本相對富裕的時代。在這個背景之下由於大量的行業大量的投資過度投資造成大量產能過剩,我們迫切需要企業走出去、資本走出去,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對於中國的金融機構來說有一個巨大的空間。

隨著中國的國際地位提高,我們越來越多的行使自己大國應該行使的責任,最近一段時期大家不斷可以看到亞洲的基礎設施投資基金、金磚銀行等的國際金融機構,這樣的國際金融機構里面中資的金融機構應該說還是有相當大的作為空間。

還有一個互聯網,互聯網迅速發展,光棍節的銷售量再創新高這個大家都很清楚,互聯網的服務應該說也是存在著很大的空間。從不同的金融機構分類情況來看,談幾點個人不成熟的看法。

首先是保險行業,保險業在這些領域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一個是農業保險,農業保險這些年從08年全國的農保補貼政策從試點到全國全面推開,規模范圍在不斷擴大,但是農業保險的廣度和深度、密度還是不夠,還存在著很大的發展空間。還有健康險、養老保險、護理保險,這些在很大程度上是和中國的老齡化社會相適應的,由於老齡化社會而出現的一些特定的需求。另外信用險還有責任險,目前保險業的責任險占比很低,像財險公司我記得責任險的比重不超過10%,大概在5%,曾經只有3%,去年的情況不知道,曾經只有3%—5%,比重非常低。未來責任險大力發展。還有海外保險,海外保險跟著中資機構投資走出去,我們要緊跟提供它必要的金融服務。

我們都可以看到外資在過去的30多年里面我們在引進外資的過程中通常外資的企業進來之后背后都會跟著銀行、保險公司提供服務,我們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普遍反映金融服務不足,大量企業走出去,需要融資需要特定的金融服務的時候找不到金融機構,我們很多銀行在國外的網點非常少,當然這不是銀行主觀的因素,主觀可能想設保險,但是發達國家不讓設。不管怎么說,走出去企業背后的金融支撐遠遠不夠。

從證券業來看,未來的發展機遇第一個資產證券化,資產證券化對於中國的信貸市場對於中國的資本市場都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資產證券化可以從場內場外兩個角度進行,現在場內正在推進,但是速度不夠快。場外大量的金融創新出來的類資產證券化不是標準的證券化,但是實際也是在做資產的流轉,這些已經在做但是還是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另外金融衍生品,包括股票期貨期權、利率的期貨期權、匯率的期貨期權,目前在中國金融市場上是很大的短板,這個短板對於穩定金融市場運行,對於擴展中國金融市場的廣度、深度和彈性都是不利的,也不利於實體經濟的風險管理、風險的防范。我最近一直在主張中國大力發展金融衍生品,不能因為美國國外的西方國家金融衍生品帶來的金融危機我們就因噎廢食,這里面空間也是很大的。

還有企業的並購重組,我前面講了中國面臨著大的調整時代,在這個時代里面我們一定有大量的並購重組的需求,這里面為證券業提供了非常多的提供金融服務的機會。還有創新,創新帶來對私募股權投資、pe、vc這個領域還會繼續快速發展,另外和基礎設施投資的相關債券可能未來的比重還會比較快地上升,也對投資銀行業、證券業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業務的空間。

銀行業,我個人認為銀行業可能是未來幾年面臨挑戰最大的行業,並不是說證券業保險業不面臨挑戰,但是銀行業因為長期以來龍頭老大,在間接融資為主的融資體系里面銀行特別是大銀行又占據主導地位,應該說銀行業過了好幾十年舒服的日子,越是舒服未來面臨的挑戰越大。對於銀行來說未來可以拓展的領域有以下這些,一個是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服務,另一個是消費信貸,第三個是跨國投資,走出去需要對投資企業提供信貸服務。第四,人民幣國際化所帶來的跨境支付業務,第五城鎮化基礎設施投資信貸。總體來說機遇和挑戰是並吞的,對金融業來說如果繼續墨守成規固步自封,滿足於過去長期以來所習慣的經營模式和經營理念,恐怕我們會看到一些金融機構被時代所淘汰。

面對這些機遇,我認為中國的金融機構需要做一些調整,需要做一些改變。這些調整和改變也是舉幾個方面,可能沒有囊括全部。一個要改變傳統的以工業以大企業為服務重點的做法,我前面講到過去是靠工業和大企業來支撐的,銀行普遍都喜歡搶優質企業,所謂優質企業通常是大企業,要把自己的經營重心往下沉。第二,改變傳統的以抵押和擔保作為風險防范主要工具的做法創新我們的信貸模式。第三,通過創新改變同質化競爭的格局向差異化競爭過渡。第四,改變長期由於壟斷經營所形成的高大上的心態,放下身段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增強自己的服務意識。第五,改變以我為中心的做法,過去我們的銀證保通常都是集中於自己的業務,專注於自己的領域,未來可能要改變這種自我中心的做法,增強一些跨機構和跨業的合作,比如銀行和保險之間,銀行和證券之間,金融機構和互聯網之間,銀行和pe、vc之間的合作。另外中國迫切需要建立起資金的批發機制,通過大銀行包括政策性銀行、大型商業銀行向一些小型的信貸機構吸收存款能力很弱的信貸機構提供批發資金,由這些機構去做零售,這也是建立起大銀行和小微信貸機構的合作機制。

時間關係就說這些,謝謝各位!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koxhcfqr4v4f 的頭像
    kkoxhcfqr4v4f

    線上遊戲排行榜2013/2014,進擊的巨人線上看,candy crush saga外掛,正妹寫真三圍

    kkoxhcfqr4v4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