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2012年的夏天,Canon發表了首款微單眼相機「EOS M」宣布正式進軍微單眼市場,以當時的規格與設計來看並不特別突出,但是在開賣後逾一年EOS M反倒成為炙手可熱的商品,因為價格殺很大的緣故,讓EOS M連續幾個月榮登微單眼的銷售冠軍。
在EOS M隔年推出的EOS M2可說是EOS M的小改款,主要改進了自動對焦速度同時增加Wi-Fi無線傳輸功能,不過在當時台灣Canon並沒有引進計畫,主因就是客群會重疊而且新機的價格也壓不下來,所以才會延至EOS M3發表之前同步在台灣及香港開始販售,畢竟港台兩地是EOS M系列的銷售主力,相信EOS M2在開賣後應該也會有不錯的成績,畢竟它最大的優勢就是售價!EOS M2的影像規格幾乎與EOS M相同,1800萬畫素的APS-C CMOS感光元件、DIGIC 5影像處理引擎、最高1920x1080 30p的錄影能力,這次小編帶著EOS M2前往CP+2015採訪同時也趁著空檔在東京地區進行測試,接著就讓我們先從EOS M2的外觀開始看起吧!
☆ Canon EOS M2 ‧拍攝樣本(點縮圖後可檢視原始大圖) |


















小編這次借到的EOS M2跟兩年前測試的EOS M同樣都是白色,但各位可以留意EOS M2的握柄顏色與一代有所不同,一代除了後其推出的湛藍色機身搭配棕色握柄以外,其它均選用黑色握柄;但EOS M2這次則比較用心,黑、白、桃紅、湛藍這四色機身均有對應的握柄色,像上圖的白色機身就是選用灰白色的握柄,雖然比較容易髒但在視覺上比較不會有衝突感。乍看之下會以為EOS M2沿用EOS M的機身外殼,但實際上EOS M2的體積微幅縮小、重量也有減少,EOS M2的體積為104.9 × 65.2 × 31.6(mm)、淨重238公克(含記憶卡/電池為274公克)。

上圖擷自日本官網。其中桃紅色與湛藍色是後期才推出的配色,至於小編手中的白色機身,如同鋼琴烤漆般的質感依然維持過去的高水準。

EOS M2搭載1800萬畫素的APS-C CMOS感光元件、DIGIC 5影像處理引擎,就帳面規格來看它與前一代似乎採用同一塊感光元件,,不過內藏的Hybrid CMOS AF II System(第二代混合式CMOS自動對焦系統)可是大不同唷!標準感光度維持在ISO 100~12800,另外可擴展至ISO 25600,這塊感光元件也可以說是100D的延伸。
品牌LOGO就打印在機身正面的左上方,同時可以見到立體聲收音孔。

自動對焦時的對焦輔助燈在光線不足時會發射紅色光束,藉此提升對焦效率。

再來看到機頂的部分,看上去EOS M2與EOS M的機頂結構很接近,不過EOS M2改變了立體聲收音孔的位置,同時調整了拍攝模式的選項,再來就是增加Wi-Fi的訊號燈。

我想現在大家應該都把焦點放在CP+2015發表的「EOS M3」,有興趣的朋友先別慌!因為台灣Canon已經很明確的告訴小編,近期將會引進台灣,按照往例應該會跟日本同步;另外也不需擔心定位與EOS M2重疊,因為EOS M3的定位屬於中高階,而且價格會與EOS M2有明顯的區隔,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熱靴座對EOS M以及EOS M2都非常的重要,除了可以外接閃光燈之外,還可以用來固定外接式麥克風,這對有錄影需求的玩家來說顯得非常友善。

由於EOS M與EOS M2皆無內閃設計,所以隨機會附贈一顆Speedlite 90EX,最大出力僅有GN9而且不支援擺頭或跳燈,我想這是最大的遺憾,Speedlite 90EX比較適合用來應急,若有專業需求的話我還是建議選購Speedlite 600EX-RT,畢竟是當家閃皇未來升級到DSLR之後也可以沿用。
接上Speedlite 90EX後,可透過機身選單來調整閃燈的模式與同步速度。

快門鍵同時將模式轉盤整合進去,而且這次EOS M2將「1.場景模式」與「2.手動曝光」區隔開來,這對使用者來說應該是利大於弊,因為用慣手動曝光的朋友,也無須手忙腳亂的切換模式,只需要從M/Av/Tv/P選擇需要的手動模式即可,電源燈號下方的Wi-Fi訊號燈在進行連線時會亮起藍燈。
左圖是場景模式的選項,其中比較實用的就是「HDR背光控制」,其它項目我想會比較適合入門新手使用,不然用全自動拍攝也行,至少不用切來切去。手動曝光的項目包括M/Av/Tv/P,分別代表全手動曝光/光圈先決/快門先決/程式曝光。

接著在機背部分EOS M2延續EOS M的螢幕規格,搭載一塊電容式多點觸控螢幕,解析度來到三吋104萬點,至於觸控的靈敏度則維持Canon一貫的水準,反應非常的直接幾乎沒有延遲感。螢幕右邊的按鍵、轉盤則維持上一代的配置,方向鍵的「*鍵」與「刪除鍵」都可以自訂相關功能。
[embedded content]
▲【Canon EOS M2】多點觸控示範
按下螢幕或方向鍵中央的Q鍵就可以叫出左圖,利用INFO鍵可切換成這傳統的顯示介面,但EOS M2切到這模式沒太大的意義,因為它不像DSLR有實體的光學觀景窗,在調整完畢後可以馬上取景拍照,而是還必須切回即時顯示模式,利用同一塊螢幕來構圖;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提供電子觀景窗讓玩家選配,但尷尬的是EOS M與EOS M2並不像G1 X Mark II在熱靴內部藏有傳輸埠,所以並沒有辦法共用EVF-DC1這具電子觀景器。

曝光鎖定鈕「*」可自訂鎖定的狀態,「刪除鍵」則可以從五個選項中自訂,我選擇自訂ISO感光度,因為最常用到也比其它幾項實用。

EOS M2位於機身左側的防塵蓋在開啟後可以移開,如此一來就不會跟線材打架,內建AV OUT/USB的傳輸埠、HDMI輸出埠、3.5mm的麥克風插孔,可以能外接麥克風真的很有誠意。

從底部的標籤可以看到EOS M2與上一代同為日本製造。

EOS M2使用的儲存媒體為SD格式,同時相容SDHC與SDXC,另外還支援UHS-I高速記憶卡。鋰電池的型號為LP-E12,充飽電後最多可拍攝230張的靜態照片,續航力表現與EOS M相同,雖然我帶出國時最多曾一天拍攝260多張的照片把電源耗盡,但還是覺得不夠用...建議有出國或旅遊需求的話,還是多帶一顆備用電池比較保險。
這次跟著小編到日本出征的組合包括了EOS M2、Speedlite 90EX、EF-M11-22mm F4-5.6 IS STM、EF-M18-55mm F3.5-5.6 IS STM以及EF-M22mm F2 STM這顆餅乾鏡,不過閃燈倒是完全沒用到,因為我自己有帶Speedlite 580EX II外閃。

這趟旅程中最讓我期待的就是跟EF-M11-22mm F4-5.6 IS STM相遇,雖然早已上市一年多的時間,但小編卻遲遲無緣試用,趁著這次機會總算拿到手了!輕巧又富有質感的鏡身讓小編大為激賞,同時還內建光學防手震,身邊還有朋友為了這顆鏡頭敗入EOS M呢!畢竟這樣的鏡頭規格在APS-C片幅中相當罕見,重點是它的畫質也相當有水準,所以才會受到用戶們的推崇,更特別的就是它還具備0.3X的放大倍率,微距表現甚至還超越EF-M18-55mm F3.5-5.6 IS STM,這點小編實在是非常意外。

EOS M2可以拍攝RAW+JPG的影像檔,並有四種長寬比可供選擇;如果選擇1:1的長寬比來記錄,RAW檔則需透過原廠的DPP軟體開啟才會顯示相同的裁切區域,若是拍JPG的話就沒有影響。sRAW、mRAW這類的選項依然只有中高階的EOS才支援,這就是產品定位所出現的差異。

Canon旗下的影像產品不論是DSLR、微單眼或是DC,在陰天或鎢絲燈光源下還是能演繹出最佳的色彩。右圖是白平衡偏移工具,用戶可自訂偏移的程度,例如喜歡紅潤的膚色,便可以將座標往A方位移動,喜歡冷色調就可以將座標往B移動。

「自動亮度優化」會依照選擇的優化程度為影像做適度的修正,但修正的效果有限,我平常是將這功能設為「弱」,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減少照片的反差,至少讓暗部的細節能多一點。「高光色調優先」啟動後自動亮度優化功能會被關閉,且感光度會從ISO 200起跳,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保留較多高光細節,像是白紗之類的題材就可以開啟這功能。

過去EOS M最讓人在意的地方就是它的AF速度,明顯輸給Sony的微單眼,隔年EOS M2加入第二代混合式CMOS對焦系統,對焦速度有顯著的提升(進步約2.3倍),已經來到實用等級,在EOS M2取代EOS M的市場後,相信消費者也不再需要衝著低價而選擇EOS M2,反而是因為EOS M2的進步而去購買,我想這樣才是聰明的消費者。原廠在公佈EOS M3的規格後,已經可以知道EOS M3搭載的第三代混合式CMOS對焦系統,對焦速度要比二代快了3.8倍,小編在CP+試用過後也感受到明顯的差異,各位可以期待EOS M3在台開賣後的盛況,畢竟這是Canon第一次進軍中階微單眼市場,加上60幾顆的EF/EF-S鏡頭做後盾,想必會讓不少原先使用它牌微單眼相機的EOS用戶重回Canon的懷抱,這正是Canon推出EOS M3所懷抱的雄心壯志。
針對Live View模式,Canon分別開發出「Hybrid CMOS AF System(目前為第三代)」與「Dual Pixel CMOS AF」,前者配備在在760D、100D、EOS M3等級的機身、至於雙像素CMOS自動對焦則只有在7D Mark II、70D中高階等級的機身才看得見,因為成本較高,且目前尚未下放到全片幅機身,只能期待後續的發展,從這次與Canon高層訪談的內容來看,Dual Pixel CMOS AF出現在全幅機身只是遲早的事情,只是原廠要考量的項目不是我們科技人或消費者可能想像,不僅成本、連散熱、畫質影響與否都必須列入考量,以下是EOS M2執行Hybrid CMOS AF II拍照自動對焦的影片範例。
[embedded content]
▲【Canon EOS M2】Hybrid CMOS AF II 拍照自動對焦。透過影片各位可以看到觸控對焦以及觸控對焦後同時釋放快門的反應,其實表現還不賴!


EOS M2的標準感光度是ISO 100~12800,在自訂項目內可以將感光度向上擴展至ISO 25600(H),自動感光度還可設定上限,避免使用過高的ISO影響到照片的純淨度。「長時間曝光NR」我習慣設為關,「高ISO感光度NR」則設為標準,另外也內建「多重拍攝消除雜訊」功能,啟用後僅能儲存JPG檔案,且會自動連拍四張來達到雜訊抑制的目的。

附加壓縮檔: RAW+JPG 打包下載
▲測試環境:微光室內、光圈先決、手動對焦、相片風格:標準、高感光度消除雜訊:標準、長時間曝光雜訊消除:關閉、上腳架、倒數計時拍攝。
當NR設為標準時ISO 1600可視為工作值,堪用值約在ISO 3200-6400之間,當「多重拍攝消除雜訊」的功能開啟後,高ISO的整體表現會向上進步半級至一級,效果十分的顯著,事隔一年再來看EOS M2的高ISO表現依舊不俗,畢竟是同塊感光元件及DIGIC 5影像處理引擎。

這次在東京待四天多的時間,天天幾乎都是豔陽高照的好天氣,聽說去年二月中旬可是大雪紛飛的極端氣候,就連CP+都提早畢展,好在今天的東京大雪在二月初就提前結束了,也因為空氣好、能見度高對照片自然也會有加分,這回就不那麼麻煩了,除了黑白照以外都是套用「自動」相片風格檔,畢竟都是拍風景、食物居多,再說EOS M2日本早就開賣了,網路上可以參考的圖片肯定不少,若還不滿意的話參考前一代EOS M其實也是可以的。
☆ 具備1920x1080 30p ALL-I的錄影能力‧支援3~10倍的數位變焦 |


EOS M2依然具備自動曝光與全手動曝光兩種錄影模式,後者在錄影途中可以任意改變曝光補償、光圈、快門、感光度...這些參數,能肆意控制景深的深淺,所有的曝光調整也無須透過按鍵,利用觸控螢幕便可以無聲完成各項設定。影片的最高品質為1920 x 1080 30fps,採用MPEG-4 AVC/H.264編碼,內建雙聲道的收音孔而且支援外接式麥克風。EOS M2比較特別的地方就是新增「數碼變焦」功能,此功能開啟後便可以進行3~10倍的數位變焦,利用觸控螢幕即可完成操作,數碼變焦啟動時SERVO AF也不會受影響。
[embedded content]
▲【Canon EOS M2】Hybrid CMOS AF II 錄影自動對焦示範
[embedded content]
▲每年CP+採訪結束後必定都會來展館後方欣賞橫濱港的美景,然後就準備回飯店奮戰到天亮
。
[embedded content]
▲鐮倉車站的電車外型很復古,相信是鐵道迷的最愛之一。
[embedded content]
▲從飯店俯瞰下方的Cosmo World樂園,前年來的時候還在整修,這裡也可以說是橫濱的地標之一。
[embedded content]
▲夜幕低垂時King Tower外頭的樹上也點亮了LED燈,搭配横浜美術館前方水池的倒映成為美麗的夜景。
[embedded content]
▲據說這裡是著名的湘南海岸,可以看到遠方有許多人在享受風帆的樂趣。
[embedded content]
▲沒錯!這就是灌籃高手中大家最熟悉的場景,可以望著海岸的平交道,可惜就是柵欄升起後沒有看到晴子...

EOS M2內建的連線設定十分簡易,只要到Android的PLAY商店或是蘋果專屬的App Store免費下載「EOS Remote」這套軟體,就可以進行檔案傳輸或是遙控拍照的動作。

連線成功後用戶可選擇照片檢視或是遙控拍照,這裡我們先看看遙控拍照的部份,「EOS Remote」支援全手動曝光,那就是外出旅遊突然遇到美麗的夜景或是璀璨的銀河,但卻發現忘記帶電子快門線那該怎麼辦?答案其實很簡單,先將拍攝模式轉盤切到「B快門」,接著就可以透過智慧型手機來執行長時間的曝光動作了,而且Canon這款APP調校的也不錯,從沒遇過閃退的問題,觸控螢幕AF或遙控執行各項功能的反應也很即時。

檢視檔案的同時也可以將照片下載到手機,切換檢視方式便可以看到更詳盡的拍攝資訊,例如檔案格式、感光度、光圈及快門...等等。
EOS M2在日本開賣一年後才登陸台灣!我相信有許多消費者心裡頭肯定很不是滋味,到台灣都變舊機型了誰要買單?但EOS M2可是擁有價格上的優勢,雙鏡組只要台幣兩萬元不到即可入手,儼然就是為了取代過去的EOS M,提供入門玩家更優質的選擇,畢竟再過不久EOS M3就會正式在台灣販售,EOS M2可以讓預算不足的消費者輕鬆入袋。就過去寫過EOS M的評測經驗來說,EOS M2最大的改變就是它的對焦速度,混合式CMOS自動對焦系統從一代升級至二代,搭配觸控拍照功能使用的話,更能明顯感受到它的進步;連拍速度雖然從4.3fps進步至4.6fps,但始終不是連續AF/AE的數據,就行用性來說還是差了些;舒服且討喜的發色依舊是Canon的優勢,在EOS M2身上亦可獲得驗證,選擇「自動」相片風格就能有不錯的效果,無須繁雜的設定手續,我想這也是為什麼Canon廣受用戶喜愛的原因之一。

如果沒將一、二代的外觀規格拿來比較的話,應該不容易發現加入Wi-Fi功能的EOS M2居然變得更輕、更小了,雖然外表看上去就像是同個模子刻出來的,另外握柄的顏色也針對機身去調整,看上去也較有整體感,更重要的是拍照結束後的黑屏時間已經大幅縮減,現在對EOS M2來說已經不是問題,我想這是一般消費者比較不易察覺到的細節;Wi-Fi功能的加入也讓EOS M2跟上時代的腳步,不論是與智慧型手機連線傳檔,或是進行遙控拍照全都沒問題,可惜的就是沒有內建NFC。基本上EOS M當時的優點EOS M2全都具備,像是ISO 1600的工作值、手持夜拍的功能,讓EOS M2在微光環境下也有不錯的表現;錄影新增的數位變焦(3~10x)功能,讓我在搭配EF-M22mm F2 STM餅乾鏡作業時還是有望遠端可用,畫質雖然會受到數位變焦的影響而衰退,但都還在可接受範圍內,是個相當便利的功能。以下就是小編整理的優缺點,以及更多的實拍圖讓各位參考。
值得讚賞的部份:
◎ 外型比上一代更輕、更小。
◎ 相位差對焦範圍增加至畫面的80%。
◎ 二代混合式CMOS自動對焦系統工作效率提升2.3倍。
◎ 觸控對焦的反應靈敏。
◎ 高感光度的工作值可來到ISO 1600。
◎ 支援全手動錄影,可以手動調整光圈、快門、感光度。
◎ 內建七種創意濾鏡。
◎ 新增Wi-Fi傳輸與遙控拍照功能。
可以改進的部份:
◎ 在拍照模式下無法快速啟動錄影功能。
◎ 執行創意濾鏡、HDR背光控制、手持夜景拍攝時,拍攝完畢後皆需十秒左右的處理時間。
☆ Canon EOS M2 ‧拍攝樣本(點縮圖後可檢視原始大圖) |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