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遞科技創辦人潘昊,被譽為中國創客界的第一把交椅,管理年營收五億元的公司,卻能與英特爾執行長直接對話,與聯發科開發新品,包裝盒已見同樣地位的公司標誌。
矽遞科技、柴火創客空間創辦人:潘昊 (攝影者.程思迪)
今年四月,英特爾執行長柯再奇(Brian Krzanich)造訪位於深圳南山區,一個不起眼的小工廠——矽遞科技(Seeed Studio)。大部分時候,柯再奇靜靜聽著眼前這位個子不高的年輕男子侃侃而談,介紹中國創客、並參觀生產線與創客空間,看到精彩的木工作品,柯再奇停下腳步,發問:「這是用什麼加工手法做出來的?」
和柯再奇熱烈討論木工技術的年輕男子,就是矽遞科技創辦人──潘昊。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潘昊時不時從背包裡掏出一項項很酷的玩意,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塊通訊模組,這是潘昊與聯發科副總等級主管花費半年打造出的產品,聯發科與矽遞的公司標誌在包裝盒上齊頭平等的排排站著。
今年營收約新台幣五億元的矽遞科技,為何能吸引英特爾執行長登門拜訪、讓聯發科搶著跟他合作,甚至,幫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介紹客戶?
富智康前行政總裁程天縱這麼形容他:「潘昊是中國創客界的第一把交椅。」
想像一個畫面。站在螞蟻大聯盟的最前線,搖著旗幟、拿著大聲公對著大象發言,潘昊就是這個角色。
他,離開舒適圈
要嘗試不一樣,告別英特爾
「我一碰到柯再奇就告訴他,你是我老闆的老闆的老闆。」三十一歲的潘昊,創業之前,他做最久的一份工作,就是英特爾的基層工程師。
跟大部分的創客一樣,潘昊也是個對萬物感到好奇,凡事都想嘗點「不一樣」的麻煩製造者。進入安逸的大公司保護傘下,反而讓潘昊感到相當惶恐,「在大公司工作,就像被圈養一樣。最令人害怕的是,我一眼可以看出未來二十年自己會變成什麼樣子的人。」不想被圈養,他決定辭職。
潘昊經歷過一場找尋自己的旅程。他曾經花費三個月在中國大江南北單車旅行;也在北京替蒙古的貿易公司當過一人員工。二○○八年,潘昊在北京的藝術展看到了一個非常酷的互動裝置藝術,並且非常訝異於,這些裝置藝術用了哪些材料、製作細節,全都開誠布公放在網路論壇上。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Want something else to read? How about 'Grievous Censorship' By The Guardian: Israel, Gaza And The Termination Of Nafeez Ahmed's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