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dreamstime_l_26426516
林媽媽(以下簡稱「林」):我的小孩很黏人,早上醒來看不到我就會哭,在家裡看不到我也要哭,如果我要出門沒有帶他一起去,哭得更慘,我只好出門都帶著他。有幾次不能帶他出門,就只好用騙的,偷偷溜出去,結果我一回到家,他就要我抱,就算我急著上廁所也得一路抱到洗手間,到洗手間後才剛放下,他立即聲嘶力竭地大哭。我大聲罵過他,也試過完全不理會他,但我的孩子就會越哭越大聲,而且一直哭到我抱他為止,有一次他哭了快一個小時,我實在拿他沒辦法。
江思妤(以下簡稱「江」):有一個愛哭的孩子,媽媽一定很苦惱。如果孩子凡事愛哭就算了,偏偏孩子哭是因為看不到、要不到媽媽,媽媽是造成孩子愛哭的原因,這叫媽媽情何以堪? 我們靜下心來回想,孩子哭並不都是因為不高興,剛出生的哭是吸入第一口空氣的證明;至於肚子餓的哭、尿布濕的哭、身體不舒服的哭…其實是有話想講。把孩子的哭認定是不高興、不開心、耍脾氣,或許是我們放了過多的詮釋,回歸到初始,孩子哭,總是有話要說。
媽媽會說,我知道我的孩子哭是要說什麼,他就是要我一直陪在他身邊,但這是不可能的。媽媽的確不可能一直陪在孩子身邊,但我猜孩子也沒有要媽媽一直陪在旁邊,孩子要的應該是,當他需要媽媽時,媽媽會在。
林:你看,我怎麼知道他什麼時候需要我?所以我就得一直在他身邊。
江:這並不能解決「需要媽媽時媽媽會在身邊」的需求,因為,媽媽覺得被孩子限制、約束,當孩子哭鬧時,難免會人在心不在,孩子也就為了那不在身邊的心,哭得更兇。
或許有人會想:唉呀,說來說去,怎麼都是媽媽的問題?什麼人在心不在的。媽媽都因為孩子不敢太常出門,整天提心吊膽的,犧牲的還不夠嗎?如果我們往這一頭想,事情就鑽到牛角尖裡頭了。人們常說,母子連心,媽媽可以感受到孩子的不安,同樣的,孩子一定也能感受到媽媽的焦慮,這或許也是孩子一直無法放心的原因之一。
孩子黏人,是親子之間共同的課題,但孩子還小,能力不足,只能明確的表達他的感受,邀請大人發現問題,發展解決的方法。
換個角度來看,人與人之間彼此需要的,是很窩心的感受:吃到好吃的,希望對方也在現場;看到好看的,就想第一個與對方分享;害怕時,有溫暖的懷抱可以躲;焦慮時,有堅定的手在旁邊支持…孩子喜歡爸爸媽媽的陪伴、需要爸爸媽媽的陪伴,協助他安全、安心的長大,以面對未來各式各樣的挑戰。
現在的問題是,媽媽一路都陪著孩子,孩子應該要安心,卻沒有安心。因此,我們可以大膽的推論,不是媽媽陪在身邊的時間不夠多,而是陪的時候沒有陪到孩子的心──或許是和孩子講話時並沒有看著對方、或許是一邊協助孩子穿衣服一邊和別人講話、或許是常常跟孩子說等一下,直到孩子哭才去找他、或許是明明知道孩子害怕,還是嚇他或嘲笑他…。
林:那麼,我可以做什麼呢?
江:有個很簡單的原則––不要等小孩哭著討愛才回應,要主動示愛。
例如,每天主動刻意安排一小段時間,十分鐘或半小時,讓自己可以完全和孩子互動,專注的孩子在一起,營造愉快且安心的氣氛,這段時間不受任何人事物的打擾,也要讓孩子知道,每天都有一個這樣的時間。
或者,挑一、二件孩子最在意的事,想辦法減少它發生的機率,最好是讓它不會再發生。比如:孩子很介意起床看不到媽媽,就一定等到孩子醒了再一起起床,或媽媽一旦起床,就一定和孩子打招呼,讓孩子知道。要是再次發生孩子起床看不到媽媽的情形,一定立即認真的安慰孩子,並且跟孩子解釋媽媽去了哪裡,正在做什麼。
每天抱著孩子時,具體的講一個孩子的好。像是:笑得得開心,讓大家都開心;幫忙做了什麼,好貼心;玩得很投入,享受的樣子很美…等等。讓彼此都可以沉浸在愛的情感裡。
以上三個例子提供給媽媽參考,相信媽媽一定還可以有很多主動示愛的行動可以發展。
林:可是這些都和孩子當下的哭鬧無關。孩子哭鬧時可以怎麼辦?要忽略他還是要順著他?
江:讓我們回到主動示愛的原則。孩子哭鬧時,情緒需要一個出口,媽媽可以試著專注的照顧孩子的感受,站在孩子的立場想他的委屈、無助,幫他講出來,協助他充份表達負面的情緒,不說教、不分析,陪著孩子渡過這個情緒。如果一定要說個什麼,等事過境遷,孩子有能力面對自己時,再討論。
我們知道孩子黏人,是因為安全感不夠。當我們把每一次的互動,當成重要的情感交流的機會,在互動中看到孩子的需要,主動提供協助,孩子就不需要一直跟媽媽提醒這件事,媽媽也才有機會跳脫自己的困境,成為親子互動的主導者。
Recommended article: Chomsky: We Are All – Fill in the Blank.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