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鍾志恆】
■哥倫比亞咖啡農走出葉鏽病陰霾,去年產量回升至疫情前的水準,加上巴西產量仍未回升,讓哥國咖啡農成為咖啡價格上漲的受惠者。
■The added bonus for Colombian coffee growers has been that the production increase has come at a time when lower production in Brazil has boosted coffee prices.
金融時報報導,哥倫比亞去年咖啡產量大增,甚至重回2008年爆發葉鏽病前的水準,專家預測哥國未來幾年的咖啡產量會繼續增加。但由於巴西咖啡產量仍無法回升,讓哥國咖啡農成了最大的受惠者。
哥國生產的阿拉比卡種咖啡豆,因口味柔順而被品嚐家視為高品質的珍品。雖然前幾年遭葉鏽病入侵而破壞哥國的咖啡種植,但經過咖啡農過去5年來耗費巨資進行復育計畫後,產量已有明顯回升。
耗巨資復育 5年有成
哥倫比亞咖啡種植者協會(FNC)行銷經理森普(Luiz Samper)說:「這是我們的大躍進。」
雖然哥國咖啡產量回到金融危機前的水準,其他同屬拉丁美洲的國家,也擺脫葉鏽病疫情而讓產量回升,但這些產量增加的消息,被全球最大咖啡生產與出口國巴西產量下滑的負面新聞給蓋過去。
巴西去年初開始遇上乾旱,衝擊該國咖啡種植與產量,巴西咖啡農在今年仍要面對氣候的不確定因素影響。
哥國在2008年首次爆發葉鏽病疫情後,其咖啡產量在2012年下滑至770萬袋(每袋60公斤),遠低於2007年的1,260萬袋。
後來葉鏽病疫情蔓延到中美洲其他地區,衝擊包括宏都拉斯、瓜地馬拉和哥斯大黎加等國家的咖啡產量。
哥國自2009年開始重新栽種約32億株具抗病品種的咖啡樹後,去年哥國產量大幅增加12%至1,210萬袋。
對哥國咖啡農來說,真正的好消息,除了自身的產量回升外,更重要的是巴西產量仍未回復正常水準,讓咖啡豆價格仍居高不下,令哥國咖啡農因此同時享受到產量增加與價格上升的兩大利多。
根據金融時報引述FNC的資產,哥國去年咖啡產量價值合計54億哥倫比亞披索,年增23%。
同樣遭遇葉鏽病疫情的墨西哥與中美洲咖啡農,產量也同樣回升。根據國際咖啡組織(ICO)資料,估計占全球阿拉比卡種咖啡2成供應量的中美洲,去年增加3%至1,730萬袋。
雖然這樣的產量仍較2011年(疫情入侵前)低了14%,但ICO看好宏都拉斯、墨西哥、瓜地馬拉和哥斯大黎加等咖啡產量有「像樣的復甦」。
巴西咖啡產量仍未回復
但事實上,並非所有受疫情侵害的國家都能重新站起來,Volcafe的研究部主管福瑞(Keith Flury)說,中南美洲的產量回升並非整體現象。
根據ICO資料,薩爾瓦多去年產量僅68萬袋,只有2012年時140萬袋的一半。哥倫比亞鄰國秘魯仍無法克服疫情,去年產量僅340萬袋,較2011年的530萬袋大幅減少,產量還創2009年來的新低。
哥國的成功例子,反映任何復育的成功,必須由中央組織把農業專家、科學家和金融家的力量整合起來。專家表示,除了宏都拉斯之外,許多小國都缺乏這種統籌的能力。
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資深商品分析師米拉(Carlos Mera)說,哥國與中美洲的產量回升,仍不足以抵銷巴西產量下降,對全球咖啡供應的衝擊。
專家指出,儘管巴西去年的乾旱氣候已大幅好轉,但咖啡樹受到的傷害仍會繼續影響今年的產量。市場估計巴西今年阿拉比卡種咖啡豆產量在2,700萬至3,400萬袋,低於迄2013年止的5年平均量3,500萬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