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羅佳旼台北報導】「自己的藝術家,自己來疼愛;自己的環境,’讓我們自己來創造。」16日藝術銀行首批徵件結果發表會上,文化部長龍應台呼籲企業家一起來推動藝術銀行。本次入選作品來自195位藝術家,購入346件藝術品,預計10月中公開亮相,也可在藝術家銀行網站上看到。
藝術銀行自六月底開始辦理徵件,經過初審、複審二階段評審,從3000多件參選作品中,由來自不同領域的11位評審,選出195位藝術家。共346件作品。國立美術館館長黃才郎表示,評審標準為,只要設籍為中華民國國籍者即可參加,媒材、創作方式不限,適合出租、保存、運送堅固,並適合在公共空間展示,因此題材以明亮、愉悅為主,以及有未來發展潛力的,年齡不限。
此次入選藝術家身分涵蓋面廣,有聽障藝術家林緯萱以超現實的抽象油畫創作,表達心靈呼喊,記錄下心靈風景。非學院出身的素人藝術家柳伊蘭,龍應台評論,「其作品找到一個自發性式造型,又貼近本土情懷。」原住民排灣族藝術家伊誕巴瓦瓦隆,作品〈呼吸的養分〉表達生態自然是孕育呼吸的大地之母,人與生態關係應是尊重與敬虔的。
在創作媒材方面,涵蓋平面畫作、攝影、錄像、立體雕塑、複合媒材以及新媒體等各種視覺創作類型。藝術家吳政璋的攝影作品〈台灣「美景」─南二哥檳榔站〉,與〈台灣「美景」電線〉,試圖在失控與美景中尋找一種反省與改變的可能。
數位裝置作品〈你休想輕易的操控我之10〉,藝術家放入互動裝置,人與作品之間可透過距離長遠來看見機器的情緒變化情形。
題材方面,有很多台灣人生於斯長於斯的歷史情懷,豐富呈現台灣藝術中的文化涵養。如李欽賢作品〈台南大事記〉、〈台中驛建築極品〉,融入許多台灣歷史元素。一幅穿越時空的歷史圖畫歷歷在目,龍部長說,「李欽賢的作品讓我好有購買慾!」
龍應台說,藝術銀行的核心初衷是「自己的藝術家,自己來疼愛;自己的環境,讓我們自己來創造」,最後呼籲企業家能一起來推動藝術銀行,歡迎與文化部聯繫。藝術銀行的作品會陸續出現在桃園中正機場、台北松山機場、台中市清泉崗機場,以及高雄小港機場。民眾約在10月中旬可先在桃園中正機場的航廈走廊看見。
圖說:聽障藝術家林緯萱與其作品〈海嘯、龍捲風〉。(photo by羅佳旼/台灣醒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