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jar (away for a while)@flickr, CC BY 2.0
「黃先生,你聽得見我們講話嗎?」。
我迷迷糊糊地睜開眼睛,看見幾個護士在床邊關心地望著我,我想動,但完全動彈不了。
「你的手術已做完了,現在加護病房裡,我們在你喉管裡插了呼吸管。你的手被綁起來了,我們怕你因為不舒服去亂動呼吸器,你一定要好好忍耐噢!」
我三天前住進這家醫院,被診斷出肺炎,整個胸腔都受到感染,以致必須動手術徹底清除。
原先我只是感冒,但因為忙碌一直沒有根治,更糟糕的是我血糖過高,完全喪失抵抗力,讓細菌迅速蔓延,一發不可收拾,醫生說這是一種糖尿病併發症。
這次我在醫院休養了二個禮拜,觀察了許多事情,也有不少感想。
首先,醫院是一個複雜的生態體系,由許多部分組成,就像製造飛機,不容有任何失誤。因為每個病人情況都不一樣,所以無法標準化量產,管理醫院比管工廠要困難得多。
其次,人體也是一個生態體系,每個器官都緊密協同運作,互相依靠,某個環節出了問題,可能影響到全身,就像珊瑚礁一旦死亡,整個海洋生物鏈都會受到影響。以前我想也想不到血糖會和肺炎有關。
再者,要讓生態體系順利運作,「溝通」很重要,醫生、病人、護士、操作各種機器設備的人員,都必須在第一時間精準互動。
生態體系是現在最熱門的關鍵詞。馬雲最近到台灣演講,支持台灣年輕人創業,加入阿里巴巴的「生態系」。小米剛完成一百億美元募資,市值高達450億元,目的也是為了打造生態系統。
MIT教授伊藤穰一最近造訪深圳後,表示「他徹底被震撼了」,在深圳,他體驗到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涵蓋人才、技術和先進製造能力,並和矽谷接軌。
台灣這幾年生態體系崩壞,特別在高科技產業。台灣有不少優秀人才,和不錯的企業,但沒有辦法成功,因為大環境不對。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